新春伊始,从省城传来喜讯,邵阳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。继全省文明指数测评、省直部门评分、省文明委暗访等综合性量化评估后,2月中旬,在省委书记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等领导出席、60多个厅局参加的省文明委全会上,我市“创文”获得通过。
省级文明城市是全省综合性荣誉称号,每两年评选一次,考核需量化测评146个大项1000余个小项指标,涵盖政务、生活、人文等八大环境建设,是对一个城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的全方位评价。我市获得湖南省文明城市称号,体现了我市创建工作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得到了省委、省政府、省文明委和广大群众的认可。
近五年来,特别是近两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为树立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,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,造福邵阳人民的惠民工程。围绕“八个建成”、“三个高于”目标,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,分管市级领导牵头,组建“八大环境”建设工作组,层层签订责任状,落实测评指标,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、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、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、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、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、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,形成了领导重视、部门联动、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。
运用创建抓手,助力经济社会发展
我市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为统一思想、凝聚人心,提振各级各部门工作合力的重要手段,实现文明城市创建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、相互促进。
我市按照省级文明城市测评要求,积极增强干部发展意识、转变干部作风,深入开展了加快发展大讨论、作风建设年等活动,定期组织优化经济环境测评,经常对各政务窗口进行暗访督查,努力提升行政效能,改善政务环境,增强发展软实力,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。
2014年,全市经济发展稳中快进,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,增幅全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1.6亿元,增长10.8%,排全省第二位、中西部市州第一位。财政收入达到117亿元,增长12.2%,排全省第五位、中西部市州第四位。全面小康建设加快推进,39项指标已有7项达到目标值,总体实现程度达到78%,提升幅度位列全省第一。与五年前相比,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,财政收入接近翻两番,经济发展水平迈入全省二类市州。
立足创建根本,改善居民生活环境
坚持创建为民、创建惠民、创建利民的理念,大力抓好街巷、市场改造和精神文明阵地等民生项目建设,改善居民生活环境。
改善居民出行环境方面,按照路面硬化、排水通畅、标线路牌广告牌规范的统一标准,累计投资2.7726亿元,完成367条小街小巷改造,城区面貌焕然一新。成功实施了中心城区“限摩限电”,新增公交线路7条、学生专线13条、公交车113台、出租车320台、开工建设4个公交停保场、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,方便了广大市民出行。积极开展“雷锋车站”创建、文明班组、文明驾驶员创评等活动,提升了客运窗口服务水平。
加强教育、住房、医疗等保障,建设了20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和136所省级义务教育合格学校。新增廉租住房6382套,新增公共租赁住房3081套,城市棚户区改造6350户。新改扩市中心医院东院等医院,全面落实11类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5类重大公共卫生项目,规范了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服务标准和流程,改善了居民就医环境。
实施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。聘请了219名同志担任网吧管理义务监督员,开展“净网2014”网吧专项整治行动,在各学校和社区家庭全面推广了绿色上网软件,并加强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。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程,结合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,标准化改造农贸市场35家,新建和改造垃圾中转站62座、公共厕所262座。动员各单位、街道社区广泛参与,对重点难点区域环境卫生包干负责,清除卫生死角。实施城市亮化美化工程,投入8000多万元,安装景观灯12万盏,城市夜景流光溢彩。(下转二版)
夯实创建基础,提升城市文明程度
大力提升市民素质。抓文明礼仪教育,把文明礼仪知识作为中小学生学习、考试的重要内容;坚持开展文明短信征集传播,累计发送文明短信5000余万条;深入开展文明知识教育培训,编印《我与文明同行》读本18万册,建设市民学校267所、法制学校230所、道德讲堂493个,全年开展教育活动1760场次。成立全市志愿者协会,注册志愿者64万人,组织卫生清扫、文明出行交通劝导、健康上网宣传、保护母亲河、关爱留守儿童、扶贫帮困等集中行动83次,文明交通劝导、雷锋车站、社区及物业小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。连续开展了三届全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,推出了唐中和、刘启后等7名全国、省级道德模范和54名市级道德模范。深化文明餐桌行动,培育文明餐饮示范店52个。
积极营造文明氛围。市内各媒体均开辟专题专栏专刊,刊播创建典型经验及做法,户外广告、手机传播、主题宣传与媒体宣传齐头并进,构筑立体宣传格局。开展了市民崇尚的“十大文明行为”、市民厌恶的“十大不良陋习”评选宣传,文明短信征集、“文明交通从我做起”、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等16项主题活动,并曝光不文明行为,引领社会文明风尚。
建好精神文明阵地。加快建设博物馆、文化馆、图书馆、美术馆、城市规划展览馆、大剧院、青少年活动中心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“五馆一院两中心”项目,启动了桃花体育中心片区建设项目。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16所、心理健康辅导站9所、公益电子阅览室32所,对松坡图书馆、群艺馆、科技馆等文化场馆进行了全面修缮,落实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政策。
推动创建制度化和常态化。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,明确责任单位、责任人员和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间标准等要求,建立健全督查奖惩机制,一项一项抓好测评指标落实。针对交通秩序、市容市貌、社会治安、环境卫生、集贸市场、窗口服务等群众关注度较高的重点环节,市级领导先后40余次现场办公和组织召开专题调度会议。市创建办和三区创建办工作人员经常对城区大街小巷巡查,发现问题立即交办,去年共下发任务交办函1190份,有效推动了测评重点难点指标的落实。